新余市渝水区:打造食品安全示范引领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勇争先

来源:今视频 编辑:傅志刚 发布: 2023-03-20 16:01
2016年6月,新余市启动全国第三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渝水区作为主城区所在地,是创建食安城市的主阵地,始终坚持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全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贡献渝水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城市增光添彩。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今视频)讯 2016年6月,新余市启动全国第三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渝水区作为主城区所在地,是创建食安城市的主阵地,始终坚持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全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贡献渝水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城市增光添彩。2021年,渝水区获得“全省首批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县区”称号。2022年7月新余市通过省级初评,12月通过国务院食安办委托的第三方满意度测评。

这六年,渝水区一以贯之夯基础、建机制,积极稳妥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构建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强化食品安全管控。这六年,渝水区稳扎稳打夯基础、促创新,实施餐饮明厨亮灶、食品小作坊提升、农贸市场改造提升项目示范引领,规范食品源头管理,夯实食品安全基础。这六年,渝水区全力以赴保安全、守底线。健全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大力推行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提升食品安全精准化、协同化和智能化监管水平。这六年,渝水区坚持不懈稳秩序、护民生,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抽检力度,开展民生领域专项整治,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食品领域安全态势平稳向好,守住守牢了安全底线,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出了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加强组织谋划,织就食品安全治理网络。建立健全党政同责工作机制。强化党委领导责任,落实政府总体责任,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渝水区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安排,列入渝水区民生实事。2022年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列入全区改革项目,进行专题部署、专项落实。

建立健全“两个责任”包保制度。压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健全分层分级、层级对应的包保责任清单制度,建立了区、乡、村三级干部包保体系,严格落实“责任清单、任务清单、督导清单”包保制度。已落实区级包保的B级企业47家,乡级包保C级企业625家,村社区包保D级企业7804家。全面强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建立健全基层食安监控网络。延伸基层食安治理触角,17个乡镇办设置了11个市场监管分局,在全区11乡镇构建“一办一站、一专一员”基层监控网络体系,配备了18名食品安全专干,242个村(社区)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站,聘请了256名食品安全信息员,实现了食品安全工作三级联动。渝水区逐步形成上下贯通、纵横联动、层层担责、共筑防线的食品安全网络。

坚持双轮驱动,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信用监管赋能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用好企业信用评价平台,运用信用数据归集、数据分类、数据精准应用三种手段,实现食品监管“精准数控”。推行信用承诺制度、信息公示、信用评价三种方式,接受社会监督,倒逼企业规范生产提高信用等级,由他律向自律转变,促进良性循环。实施信用评价分类、双随机风险分级、信用风险预警三种方法,将监管重心精准定位到风险较高及违法失信主体上。运用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和信用评价结果三个手段,使食品监管增威力、见效力。

智慧监管赋能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加强智慧建设,提升监管效能。扎实推进新余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有溯有数”。将渝水区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商场超市、餐饮单位等相关经营单位全部纳入平台管理,通过平台实现追踪溯源、日常监管、执法检查、考核评价、数据分析等多项功能。打造“明厨亮灶”智慧项目提升。渝水区先后投入340多万元,推动180家小餐饮单位、50所学校食堂以及235家颐养之家“洁厨亮灶”,打造了5条小餐饮示范街、10个食品小作坊示范点和1个小作坊集中加工示范区,食品加工操作实现过程可视化、后厨透明化、管理规范化。通过数字远程监控,实现风险即时管控,全面提升渝水区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筑牢底线思维,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拉网式”扫街夯实食安基础。小餐饮、小食杂店量多面广,环境卫生及食品安全基础有待进一步提高。渝水区开展“地毯式”扫街行动,压实行业监管部门、区乡村三级包保干部责任,分组分队,包街包片,全覆盖无死角开展排查。对经营户逐户排查,确保店店到、店店查,“不放过”每个商户。对标对表,每户必查“八件套”,“不放过”每个标准。实行清单管理,做好记录,跟踪问效,督促整改,“不放过”每个问题。此举推动渝水区近万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基础性工作得到有效提升。

“你点我检”深入百姓日常。食品快速检测是建立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举措。渝水区始终坚持“免费、惠民、利民”理念,完善食品快检工作机制,着力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食品快检体系,在全区食品生产主体、中型餐饮、学校食堂、农贸市场等领域坚持快检覆盖率达到 100%。在11个农贸市场覆盖建成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每月开展1次食品快检“你送我检”现场服务,实现“食品检测就在身边,在家门口就能送检”,食品安全监管的触角延伸到老百姓生活日常,受到老百姓热情关注。近几年来,食品快检完成近万批次。

“智慧农贸”擦亮幸福底色。三城同创,农贸市场环境整治是必答题。从2019年起,渝水区投入2.62亿元进行城区农贸市场智慧化升级改造,出台了全省首个《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地方标准,共改造农贸市场24家,面积9万多平方米,实现了改造全覆盖,改造数量和比例全省第一。着力解决了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脏、乱、差、湿、臭”等问题,实现了城区农贸市场功能“硬实力”和“软环境”的双提升,让“政府花钱,市民受益”“环境更好,菜价更优”,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传递到了人民群众的心中。

拓展四个维度,推动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增强创建的广度。积极构建多方位全面化的科普宣传态势,搭建社会关注度高、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渠道矩阵,形成氛围浓厚的良好环境。发布创城宣传短视频,悬挂横幅千余条,电子显示屏398个,展板90个;张贴海报4000余张,发放宣传单2万余份,利用小喇叭665个,村村响851个进村进小区,入23395户,入企业120户,引导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安城市创建,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群众知晓率大大提升,食品安全深入人心。

加强普法,提升认识,强化教育的深度。开展食品安全“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五进活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讲解《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50余人次,发放宣传册、宣传海报300余份,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法律意识、食品安全防范意识,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提增专业的强度。加强食品经营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和规范管理培训,特别是针对点多面广量大的小餐饮、小作坊等“四小”行业,举办“四小”业主培训班,增强“四小”业主法制意识、普及食品加工操作规范、落实场所卫生管理要求、规范台账建设等方面进行宣教培训,大幅提升了“四小”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及管理能力。

开展整治,筑牢防线,加强监管的力度。着力强化民生领域监管执法,持续规范市场秩序。聚焦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突出问题,加强食品领域重点企业、重点品种专项整治。突出“老小弱”等重点人群,强化涉老食品、保健食品、校园食品、农村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监管,开展养老诈骗整治行动、护校行动,进一步关爱儿童、老年人生命健康。开展“四小”行业专项整治,使食品“四小”经营资质合法化、管理规范化,促进小餐饮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等级为D级升为C级的从73%上升至86%,食品监管效能得到有效提升。持续推进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共检查主体(户次)9000余次,消除了安全隐患3600余个。开展牛羊禽肉产品质量专项整治、食品非法添加剂、反食品浪费专项行动,进一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求助、维权、咨询,找《今帮忙》

  • 九江:黄山松 181 7921 0110
  • 吉安:彭南 135 7688 5601
  • 鹰潭:王重 181 7019 9110
  • 景德镇:黄益华 181 0798 1344